上周回家,高鐵上看到的一幕,到現在還讓我心有余悸。
一個小男孩正坐在位子上安靜地看著動畫片,突然被媽媽奪去了手機,孩子可能一時無法接受,鬧了點情緒。誰知母親大發雷霆,又是打又是罵,整個車廂都被驚動了。旁邊的乘客看不過去,說了句:
“別這么當眾打孩子,孩子再小也要面子嘛!”
可男孩媽媽不以為意,反而回懟道:
“我怎么教育孩子還需要你教?少管別人閑事!”
后來一路上都能斷斷續續聽到她指責孩子的聲音,而孩子也不說話,只是一直低著頭。這讓我想起之前看到的一則新聞:
在北京地鐵七號線上,一個七歲左右的孩子正拿著手機坐在座椅上,而他的母親卻惡狠狠地擰著他的臉。母親的力氣很大,先是將孩子的口罩從耳朵上揪了下來,接著又用手打掉了他的帽子。后來,甚至將孩子的書包扔在地上,逼他當眾下跪。
圖源丨北京晚報
周圍人看到后,勸她說孩子無論做錯什么,這樣當眾下跪都是不合適的。而她同樣回懟:
“我的孩子,我想讓他干嘛就得干嘛?!?/span>
教育家陳孜虹在《有愛好好說》這本書里寫道:
“大人總是理所當然地認為,小孩子還不具備羞恥心的認知能力,所以不會覺得沒面子?!?/strong>
但其實孩子的自尊和面子從兩歲開始就已經初具模型了。也許在幾十年之后,這兩個孩子并不記得當時為什么惹母親生氣,但下跪時的“羞恥感”和當眾被打碎的“自尊心”會讓他們銘記一輩子。毀掉一個孩子的方式,有很多種,而在大庭廣眾之下不給孩子“留面子”的羞辱,則是最殘忍的一種。
被當眾羞辱的孩子
一位匿名網友曾在知乎上分享她的經歷。她上初中那會兒,有一次和母親在逛街時大吵了一架。母親嫌棄她買衣服沒品味,一直嘲笑和貶低她,于是她就回了一嘴。結果母親立刻在商場里當著眾人面對她一頓訓斥:
你剛剛不是很會頂嘴嗎?現在怎么不說話了?
你讓大家看看你都是怎么和媽媽說話的?
我說的話還不都是為你好,你還不領情!
……
她沒有說話,丟下媽媽就跑回了家。多年以后,當她再回想起這件事來,仍覺得十分羞恥。她說那種感受就像有一把利劍直戳她的心窩,把她的尊嚴削刮的一點不剩。無獨有偶。之前有一個11歲的男孩小文,也同樣經歷過這樣心靈和尊嚴的幻滅。
在回家的公交上,媽媽不停責罵小文不認真做作業,小文頂了一句嘴:
“我成績好,不用寫作業?!?/strong>
這句話瞬間點燃了媽媽。她一氣之下扒光了小文的衣服,僅留下了底褲和襪子,隨后自行離去,留下被扒光的兒子獨自面對一車乘客的圍觀和嘲笑。原本張牙舞爪的小男孩,在不知所措中坐到了終點站,最后被帶回派出所時,已經變成沉默不語的“啞巴”。記得節目《圓桌派》嘉賓馬未曾說過一句話,他說:
“中國的很多父母都喜歡‘當面教子’。
無論孩子犯了什么錯,都喜歡在公共場所直接教育孩子,好像這樣做能強化記憶,讓孩子‘長記性’?!?/span>
但其實他們忘了,當孩子的尊嚴被撕裂的時候,是無法感知到你“用心良苦”的教育的。他們只會覺得丟臉,覺得沒面子,可能永遠陷在“傷害”的泥潭中,無法自拔。
養不出心智健全的孩子
我有一個朋友,曾和我說過她的一段親身經歷。她有一個勤儉持家的好媽媽,生活上給她無微不至的照顧,但卻在她的心理上留下了很深的陰影,讓她一直覺得很自卑。小時候她特別開朗活潑,人見人愛,但媽媽卻總是當眾拿她胖、能吃來貶低她。她曾向媽媽反映過:
“媽媽你都要面子,難道我不要嗎?為什么你不能呵護我的自尊,顧及我的面子!”
不料她媽媽卻說:
“我生你養你,還生出仇來了嗎?你不讓我說,你倒是自己照照鏡子啊?!?/span>
這句話,就像魔咒一樣,時刻提醒著她有多丑,有多胖。她變得自卑敏感,后來拼了命地減肥,現在80多斤的體重仍覺得自己很胖??赡墚敃r媽媽不過是隨口一說,可自卑感卻一直根植在她心里,拔也拔不動。童話大王鄭淵潔曾說:
“想要摧毀一個孩子,就當眾出他的丑,當著外人的面損他、貶他,讓他無地自容?!?/span>
當眾羞辱,令孩子顏面無存,是對孩子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公開處刑”。而這樣做的后果,只會讓他從內心里覺得自己是個很糟糕的人。輕則封閉內心,自卑怯懦,重則甚至會做出付出生命代價的事情,讓父母悔不當初。就像被母親掌摑后跳樓的14歲男孩。
作家畢淑敏說過:
一個尊嚴被撕裂的孩子,無法感知到愛,同時也會失去愛己和愛人的能力。
不被尊重的孩子,會加速叛逆
更可怕的是,“人前教子”,毀的不只是孩子的自信,還有你曾經在他那里儲備的“信任”。由此他們還可能會陷入另一種極端——自暴自棄、不服管教,甚至扭曲成沒有同理心、肆意傷害別人的“暴君”。親戚家有個12歲的兒子。平時,親戚倆在外務工,所以孩子常年寄養在爺爺奶奶的家中。由于爺爺奶奶年事已高,除了照顧孩子的生活起居,實在無力顧及孩子的教育,所以,每次考試之后,親戚都會接到老師的電話溝通。每次親戚和老師溝通完畢,就會趁著周末趕回家中,沖孩子大吼大叫,不斷罵孩子“丟人”、“丟臉”,甚至還會拉孩子“當街示眾”。然而,結果就是,兒子直接開始逃學了,即使去上課,也只是趴在桌子上呼呼大睡,老師說他,他甚至幾度想掄拳打老師。后來,初中沒讀完就進入社會,前不久還因為打架斗毆被拘留了一個禮拜。英國教育家洛克說過一段話,很有道理:
父母不宣揚子女的過錯,子女對自己的名譽就愈加看重;
若是你當眾宣布他們的過失,使其無地自容,他們也就愈加淡薄,那么制裁他們的工具也就沒有了。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的性格也會受到父母教育方式的影響。但一切的教育都要以尊重為前提,如果你的教育里沒有尊重,那么一切都等于零。
給孩子留面子
孩子才能還你體面
明代著名學者呂坤曾有“愛子七不責”,其中第一責就是“當眾不責”。懂得在人前維護孩子的“顏面”,不以讓孩子出丑的方式,達到教育目的,才是高情商的做法。著名學者、文學家胡適的母親,就是這樣一位高明的媽媽。胡適曾在文章中自述:
幼年時,我經常做錯事,但母親再氣都不會當面指責,只會關起門來責罰我,我很感謝她給我留足了面子。
也正是因為他給了我面子,我才更加下定決心改正錯誤。
你尊重孩子,孩子才會愿意聽你的;你給孩子面子,孩子也才會給你體面。教育不關上門,就關上了孩子的心,也關上了孩子變好的可能性。然而,卻有很多父母覺得,孩子嘛,不懂事,你講什么他也不在意。所以跟人聊天時,要么將孩子難以啟齒的事情當做笑料和親戚朋友分享,要么把孩子的私密話抖出去:
“我家孩子這么大還尿床呢!”
“孩子太笨了,數學就沒及格過?!?/span>
“他昨天和我說喜歡學校一個女生呢!”
……
殊不知當孩子覺得自己被當做笑料到處宣揚的時候,他的自信心也就垮了,也無力想著改變。所以,不要以再以謙虛的名義,否定孩子的努力;也不要以閑聊的方式,曝光孩子的隱私;更不要以教育的名義,人前讓孩子羞愧。你維護他的體面,保護他的隱私,他才能認清自己的價值,成為最珍貴的自己。
看過一句話:
作為父母,我們都渴望得到別人的尊重,看重自己的面子,但也不要忘了,孩子也需要自尊,也在乎面子。好父母,都懂得維護孩子。所以,下一次,當孩子做的不夠好時,請你先克制情緒,關上門,再用心和孩子好好溝通。相信被父母的尊重和愛滋養著成長的孩子,一定會成為一個自尊、自愛、自強的人,擁有一個明朗可期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