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欺凌,指發生在學校校園內、學生上學或放學途中、學校的教育活動中,由老師、同學或校外人員,蓄意濫用語言、軀體力量、網絡、器械等,針對師生的生理、心理、名譽、權利、財產等實施的達到某種程度的侵害行為,都算作校園欺凌(暴力)。
2016年05月10日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向各地印發了《關于開展校園欺凌專項治理的通知》,學校加強了對校園欺凌的排查和整治,但校園欺凌事件,還是時有發生。 小A平??倫劢衅渌瑢W替他做事,比如帶零食,端洗腳水,倒開水,因為個子大,其他同學都不敢惹他,只能忍氣吞聲。一天中午午休,他叫小B給他拿洗腳帕,命令式的口氣終于激怒了小B。 兩人口角后,小A打了小B兩耳光。因同寢同學拉架,沒有打起來。小B打電話告訴了父親,他父親騙過門衛,徑直來到寢室,讓小B給了小A兩耳光,說必須“打”回來。 隨后,小A打電話告訴了父親,他父親報警后帶了一行人趕到學校,準備找小B及父親再“打”回來。好在警察和學校領導及時趕到,避免了一場更大的因校園欺凌導致的惡性事件。 這個案件一開始,“欺凌者”是小A,小B是“受害者”。但隨后,小B父親的加入,小B和父親變成了“欺凌者”,而小A變成了“受害者”。好在后來學校領導和警察及時趕到處理,否則,小A及父親一行會成為更多的“欺凌者”。這個案例中的“欺凌者”受到了應有的懲罰,學校也承擔了教育管理失職的責任。 任何形式的欺凌行為都是不能容忍的!因為欺凌不但對“受害者”造成傷害,通常在身體上和心靈上受到雙重創傷,并且會留下陰影和創傷;而且對“欺凌者”和“旁觀者”同樣造成傷害。 “欺凌者”由于長期欺負別人,內心得到極大滿足,以自我中心,對同學缺少同情心,TA的囂張氣焰會更盛,一旦觸犯法律,就是人生悲劇。而“旁觀者”會因為幫不到“受害者”而感到內疚、不安,甚至惶恐。 要想從根本上解決校園欺凌,除了學校必須正視并加以制止和預防欺凌事件的發生,還需要學生、家庭、社會的共同配合與努力。 假如孩子身邊有校園欺凌事件, 家長該怎么辦? 一 引導孩子識別哪些行為或事件屬于校園欺凌
不是打死、打傷、打殘,才是校園欺凌,言語、肢體、社交、心理、網絡等方面,都可能構成校園欺凌。一旦出現這些跡象,及時與學校聯系。
01 言語欺凌。如取侮辱性綽號;用侮辱性語言謾罵;傳播受害者的消極謠言和閑話,譏諷、貶抑評論受害者的體貌、家庭經濟水平;恐嚇、威迫受害者做TA不想要做的,威脅受害者跟隨命令,比如買東西、洗腳、拿物品等;用言語敲詐勒索金錢或物品等。 02 肢體欺凌。拳打腳踢、掌摑拍打、推撞絆倒、拉扯頭發等行為;使用管制刀具、棍棒等攻擊同學;損壞同學的課本、文具、衣物等行為;讓受害者遭遇麻煩,或令受害者招致處分。 03 社交欺凌。采取孤立,令其身邊沒有朋友等,這是不容易察覺的欺凌形式。 04 心理欺凌。自身遭受過欺凌或者身邊發生過欺凌事件,造成了心理陰影。 05 網絡欺凌。在網絡發表對受害者不利的網絡言論、曝光隱私以及對受害者的照片進行惡搞等,是容易察覺欺凌形式。
二 引導孩子識別哪些行為或事件屬于校園欺凌
家長平常多關心和關注孩子的心理狀態和行為表現,下面這些跡象預示孩子有可能正遭遇著校園欺凌。
01 身體傷痕 如果孩子身體表面無故出現各種人為傷痕,諸如瘀傷、抓傷及其它傷痕,那很可能是孩子受到欺凌。要注意,如果孩子經常穿著長袖衣服,即便是溫熱天氣也如此,可能是想遮掩傷痕。 02 物品丟失或損壞 如果發現孩子經常丟失一些物品,比如說鞋子、首飾、文具等,或者衣服、書包等物件總是有破損,那么家長一定要追問原因。 03 如廁習慣改變 觀察孩子是不是非得等到回到家才上廁所,雖然有點奇怪,但這可能也是受欺凌的一種征兆。 04 自尊心受挫 如果孩子經?;氐郊叶紟е鴤?、沮喪、煩躁等情緒,那么TA很可能在學校受到言語誹謗等精神方面的傷害。 05 自傷自殘傾向 孩子任何形式的自傷自殘甚至是自殺行為,家長都要予以高度重視,及時了解原因并與學校老師進行深入的溝通交流或者到專門的心理咨詢機構進行咨詢。 06 不愿上學 如果孩子非常不愿意上學,甚至出現逃學、裝病請假等現象,這可能是孩子在學校被人排擠、欺負。 07 睡眠出現問題 如出現失眠、噩夢、尿床等問題,家長應該深究原因,如果是校園欺凌,及時聯系學校處理。
三 引導孩子正確處理和預防欺凌事件的發生 01 家長要經常了解孩子校園內外的治安情況。要多與老師和孩子交流,通過聊天去了解孩子學校是否有校園欺凌現象。 02 家長和孩子熟知校園欺凌的危害性。不能成為“欺凌者”,教育和看管孩子遠離暴力游戲、暴力性動畫片及電視劇,不要沉迷于網絡,給予孩子更多家庭關愛、注重和孩子的溝通與交流。避免成為“受害者”,不要誘導孩子片面出手,或者以不受欺負為理由而以暴制暴。 03 教育孩子時,不要采用打罵等極端行為,否則會對孩子心理造成負面影響,這本身也是一種欺凌行為。 04 進行預防教育。引導孩子學會分辨事情的是非對錯,教孩子一些自我保護的方法,讓孩子平時有心理準備,遇事能從容處理。告訴孩子要慎重擇友,多交品德好的朋友。 05 指導孩子正確處理正在發生的校園欺凌。告訴孩子遇到校園欺凌,力量懸殊時,一定要保持鎮靜,不要驚慌,通過理智和有策略的談話或借助環境來使自己擺脫困境,或者呼救求助。遇到自己和對方力量相距不不大時,可以考慮使用警示性的語言來擊退對方的企圖,但不要用言語刺激對方。 06 告訴孩子如果遭遇校園欺凌一定要及時跟家長老師溝通情況,過于忍受,對“欺凌者”是縱容,對自己是更深的心理傷害。如果孩子遇到校園欺凌后,在心理上出現害怕上學、害怕出門、交友焦慮等情況,需要及時尋求心理輔導機構進行指導。
成長袋 “校園欺凌”事件是近年被社會關注的一個焦點。是發生在未成人之間的欺侮,霸凌事件。文中清晰地明確了家庭教育中如何幫助學生識別和防范欺凌事件,也提醒家長如何了解到“我的孩子是否被欺凌”,以及如何應對欺凌。 ● 失眠 在校園中曾受到過欺凌的孩子可能會有更多的睡眠問題,并且問題的嚴重性隨著暴露于欺凌的次數的增多而提高。 ● 心理失常 校園欺凌受害者的抑郁水平顯著高于沒有遭受過欺凌的孩子。遭受過嚴重的欺凌行為甚至有可能導致受害者患上創傷后應激障礙(PTSD)。 ● 感到缺乏自信 自尊降低 被欺凌經歷越多、時間越長,個體的自尊水平越低。 ● 影響正常學習 霸凌會導致認知功能受損,如記憶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遭受欺凌的孩子常常表現出學習成績下降,翹課、甚至輟學。而在我國,普遍情況就是,只有當一件事情影響到孩子成績時,才會引起家長關注:是不是孩子遇到什么問題了。我國父母對于孩子成績下降有多敏感,在孩子心理健康方面就有多愚鈍。 ● 嚴重行為問題 被霸凌的孩子很可能會發展出品行障礙,以及成年后的反社會型人格。美國每15起校園槍擊案中,有12個槍擊者都曾經被霸凌過。 以上這些身體、心理以及行為上的負面影響都可能引起隨后愈加嚴重的欺凌,使欺凌形成一個惡性循環。 作為家長,我們不僅要關注欺凌事件中的受害者,還應該鼓勵身邊曾遭受過霸凌,且那段痛苦的經歷一直困擾他們至今的親人、朋友們去尋求幫助。 校園霸凌比我們想象的要普遍的多,也隱蔽的多。然而一件壞事,就算再微小,再普遍,再頻繁,它也還是壞事。 我們要一直意識到霸凌的存在,關注它,談論它,抵抗它。